月27日,煤炭工業協會發布的《2017煤炭工業擴展年度報告》指出,要培育形成若幹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億噸級特大型煤炭産業集團和一批現代化煤炭産業集團。
推動大基地、大集團建設
為推動煤炭工業高品質擴展,調結構成為今年乃至今後煤炭工業的主題之一。《報告》提出,未來要按照“壓縮東部、限製中部和東北、優化西部”煤炭開發總體布局思路,統籌資源禀賦、開發強度、市場區位、環境容量、輸送通道、去產能等因素,推動煤炭生產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向陜北、神東、黃陇、新疆等大型煤炭基地轉移。
《報告》還表示,要創新體製機製,深化國有産業改革,鼓勵具有資金、技藝、管理優勢的大型産業通過市場機製、經濟手段、法治辦法,加快兼並重組和上下遊深度融合擴展,培育形成若幹個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億噸級特大型煤炭産業集團和一批現代化煤炭産業集團。
事實上,供給側改革實施以來,煤炭工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一方面,煤炭生產重心向晉陜蒙等資源禀賦好、競爭能力強的地區集中。《報告》顯示,2017年,14個大型煤炭基地產量占全國的94.3%,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內蒙古、山西、陜西、新疆、貴州、山東、河南、安徽8個億噸級(省區)原煤產量30.6億噸,占全國產量的86.8%。其中,晉陜蒙三省區煤炭產量占全國的66.82%。
另一方面,煤礦數量減少,大型産業數量及產量提高。嶄新數據顯示,2017年底,全國煤礦數量減少到7000處以下。30萬噸以下小型煤礦減少到3200處、產能3.2億噸/年左右。建成千萬噸級特大型現代化煤礦36處,產能6.12億噸/年;在建和改擴建千萬噸級煤礦34處,產能4.37億噸/年。
對于煤炭工業內重組整合思路,煤炭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孫守仁表示,一是要堅持市場為主導,二是産業為主體,三是地方政府大力幫助,創造一些條件。要堅持擴展先進生產力和淘汰落後產能相結合,堅持做強做優做大主業與煤炭上下遊產業融合擴展相結合,堅持不斷提高產業集中度與優化產業布局相結合。孫守仁指出,除了山西以外,目前貴州省政府正在積極推進煤炭産業兼並重組,組建了領導機構。重慶政府也在為重組做基礎工作。
對於煤電聯營,煤炭工業協會潔凈煤與彙總利用部主任張紹強表示,煤電聯營要通過市場機製,以資本為紐帶,形成規範化運作。目前煤炭産業中除了神華、中煤是央企,其他都是地方産業,而電企基本都是央企,央企和地方産業如何推進整合,還需要探索。
從總量去產能轉化為結構性去產能
煤炭工業去產能實施以來,總計約5億多噸產能達成退出,工業擴展進一步優化。與此同時,仍有一些問題待解決。《報告》指出,從供給側看,一是全國煤炭產能仍然較大,但結構不合理的問題突出,落後產能仍占較大比重;二是區域供需矛盾凸顯。
在此背景下,今年的煤炭去產能工作引起關註。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在發布會上表示,2018年去產能要科學把握力度節奏,對“十三五”後三年的去產能統籌安排。今年去產能要從總量去產能向結構性去產能轉變,把處理僵屍産業作為重要抓手。要處理好去產能與保供給關系,另外發揮北方優質產能作用。今年有條件煤礦還要核增產能,資源條件好安全條件達標的煤礦要通過核增增加產能。此外,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要適當提高南方地區煤炭產能退出標準。這兩年去產能較多的煤礦主要在南方,解決這些地方供應應作為宏觀調控主要內容。
去產能等供給側改革使煤炭工業效益普遍提高。煤炭工業協會嶄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産業經營業務收入2.54萬億元,同比增長25.9%,利潤總額2959.3億元,同比增長290.5%;協會分析的90家大型煤炭産業(產量占全國的70%)達成利潤1451.9億元,2016年利潤為320.6億元。